這不是一個煙斗
- HanWen Chen
- 2015年5月23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現在在學校上課,
基本上日文授課不是問題,
都聽得懂。
但是最近媒體研究不知道為什麼搞得很像在上哲學課,
有時候雖然日文都聽懂了,
卻開始完全進不到腦袋去,
不是因為我無法接受這種曲折離奇的思考,
畢竟我從很久以前就會一直像是用ps3在算蛋白質變化一樣,
頭腦都開下去想一些有的沒有的問題,
所以思考哲學問題我並不會覺得困難。
講的是一個有名的畫作,
就是這不是煙斗這幅圖,
老師講了很多,
變成反而我不知道他到底想要說什麼。
要我們寫描述的時候,
聽到說就是要對盲人描述看到什麼,
害我就只描述而已。
其實我知道他只是想說,
人類對某些東西有共同意識,
但是有些文化或時代的差異,
對同樣一個形體的東西也許會有不同的看法。
例如你現在拿個ipad的照片回到古代去給他們看,
他大概只會回答你是一個漂亮的砧板。
所以如果觀賞者對這東西沒有和畫製者有一模一樣的意識,
基本上很有可能兩個人的想法會有所不同。
其實這就是為何我不喜歡寫文案的原因,
如果觀賞者可以從照片中看到比我原本想表達得還要多,
甚至是完全截然不同的東西的話,
我反而更加高興。
所以對我而言寫個不痛不癢的標題已經是很大的極限了,
但是現在的課程卻要訓練如何推銷自己的作品,
反而感覺侷限住了照片含意的多元性。
看老師在講這種東西,
讓我不得不想到名家的白馬非馬和濠梁之辯,
若不是因為日文的問題,
我搞不好又可以寫上千字了吧。
其實簡單套用一下,
也是能夠衍生出類似的意思來。
所以我很喜歡莊子的那一句話,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感覺很帥。
聽起來好像只是在詭辯繞圈圈,
但是實際上就是這樣,
你又不是我你不可能知道我在想什麼,
就算你知道那也只是你以為你知道我在想什麼,
同理可證,
你又不是我,
你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在想什麼。
所以看煙斗的時候也一樣,
你看起來很直覺覺得是個煙斗,
那是因為你擁有普世共同經驗,
但客觀的來看,
他只是長得像煙斗,
卻不見得是煙斗。
你又不是作者你怎麼知道他畫的到底是不是煙斗,
當然要從別的角度還有很多屁話可以說。
例如那是一張畫,
原本就不是煙斗之類的。
或甚至回歸到字面上,
這不是一個煙斗,
的「這」是一個文字,
所以當然不是煙斗。
好吧,
就拿我上次的一張照片來說,
我覺得它長得像一個房子,
但是老師卻跟我說你不講我還看不出來,
就是一樣的意思。
我覺得在這裡討論這個雖然可以讓你想法活化,
但是卻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
因為你擁有這個想法,
別人卻不一定擁有,
也就是說普遍大眾其實還是渴求一個正確解答,
他們已經被填鴨式教育搞得懶得去自己思考,
不過應該是以東方社會為主啦,
西方的教育方式也許會讓他們學會主動思考。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