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 HanWen Chen
- 2015年2月8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上圖攝於北野天滿宮
這幾天在fb上有很多人分享這一則影片,
富有的賴桑,
把自己的財富都拿去種樹的故事。
巧的是我的爸爸和阿公也很喜歡種樹,
家裡和政府長期租了一塊地在嘉義,
那只是一個小山頭,
旁邊什麼東西都沒有,
只有很多竹子。
小時候曾經有一段時間,
阿公和爸爸想要在那邊靠種花維生,
但是似乎維持不久就做罷了。
雖然不能以種植維生,
但是興趣性質的種植還是一直有在持續。
我爸假日的興趣就是到處走走看看,
帶著我媽去逛花市。
每次在路上看到樹或花,
就會稍微觀察一下,
總是能夠說出植物的名字。
因為我爸一直很想種松樹,
但是非常難成功,
家裡一直有買一些苗來種著,
不過常常還沒長大就枯死了。
來到京都以後,
在路上隨處可見的老樹,
每一棵大概都有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歷史。
京都是歷史古都,
松樹更是多得厲害。
松樹本生生長很慢,
從苗開始要達到我們印象中的樹的大小,
不知道要經過多長的時間。
現在每次看見厲害的松樹,
都很想分享給我爸看,
雖然我不太懂,
但是有時樹的姿態實在是會讓人驚嘆。
看著那個影片,
腦中一直想起我爸和阿公。
我以前也一直不了解,
到底種樹那些有什麼好玩的,
讓他們這麼喜歡。
隨著年紀增長,
來到京都以後,
我瞬間懂了。
原來我活了那麼久,
竟然沒有真正親近過自然和季節,
或許這就是都市之子的悲哀吧,
四季變化大概就只有氣溫和天氣的差異。
六月的時候原本在光復南路還能看見木棉花,
但是現在竟然為了蓋大巨蛋,
要把那附近的樹都砍掉.....
在台北只會看那種細細小小的樹,
旁邊架著三根腳架,
上面沒幾片葉子。
然後沒幾片葉子,
到底是死是活都不知道,
就美觀而言根本八竿子打不著。
看到有像賴桑這樣的人,
真的很感動,
有錢人很少不是用錢滾錢的,
他想的是比那些只想賺錢的人更長遠的未來,
他的財富就算他離開後還是常在地球上,
這是一種我從來沒想過的形式,
讓自己的價值永生在這個世界上。
我只擔心山老鼠的出現,
不知道他們有沒有防範這種事情。
另外看到他說他們那邊螢火蟲多到爆掉,
如果有機會的話,
我實在好想去拍拍他們的森林,
而且是那種長時間的拍攝。
但應該很難吧。
Comments